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每年六月的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每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节日活动的主题不同,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为:“文物保护:时代共进人民共享”。
文物见证时代风华、文物展现时代风采、文物滋养时代生活,我们要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焕发新时代下的文物新活力。
文化和自然遗产包括两部分:
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财富,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自然遗产则是地球演化历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或者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地域。
宜都市不可移动文物(部分)

杨守敬墓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杨守敬故居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宜都红茶厂旧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城背溪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花套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宜都市可移动文物:

三国庐江吕敬再拜木牍,国家一级文物

宋龙泉花边瓷盘,国家一级文物
宋龙泉双鱼小瓷洗,国家一级文物

宋龙泉菊花边瓷盏,国家一级文物
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是新时代下文物工作的必然要求。“让文物活起来”,展现其深层次的活力与价值内涵,扩大其文化影响力,在为公众提供更加多样化的精神文化内容的同时,推动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成果人民共享,积极营造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的良好氛围。
6月10日(星期五)上午9:00,由市文化和旅游局与潘家湾土家族乡人民政府主办,市文化馆、市博物馆、潘家湾土家族乡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宜都市安明有机富锌茶叶有限公司承办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纪念活动暨宜都宜红茶制作技艺培训将在宜都市安明有机富锌茶叶有限公司举办,欢迎广大市民朋友到场参与。
近十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
2012年:“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
2013年:“文化遗产与全面小康”
2014年:“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2015年:“保护成果全民共享”
2016年:“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2017年:“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
2018年:“多彩非遗 美好生活”
2019年:“非遗保护 中国实践”
2020年:“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
2021年:“文物映耀百年征程”
2022年:“文物保护:时代共进人民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