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当前位置:宜都党建网 » 文物保护» 文物普查 » 浏览文章
宜都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参展资料
日期:2009年12月05日  浏览:3645 次

  1、 募旗山寺遗址

  遗址位于宜都市枝城镇。现寺已不存,仅存一间房的基础部分,南北长 6.5米,东西宽 5米,面积 32.5平方米,用青石质条石及石块垒砌而成,墙体厚0.4~0 .45米,残存最高处 0.76米,从残存情况看,在东面基础偏西应开有一门。地面用长0.7~0 .9米、宽0.3~0 .4米、厚 0.06米的条石铺地。我们此次前往调查时,发现现在仍有村民上山烧香拜祭。时代为清代。

  2、 吕新章、吕杜氏合葬墓

  吕新章、吕杜氏夫妻合葬墓位于湖北省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自治乡。墓葬呈边长为 4.5米的正方形,墓向为150°。墓葬四周有围石,墓碑保存较好。墓碑为四柱三间,宽 2.65米,通高 4.04米。从碑文记载看,吕新章生于清光绪二年(1822),卒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吕杜氏生于清道光七年(1827),卒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

  3、 刘成芝刘裴氏墓

  该墓葬位于宜都市王家畈乡。墓塚直径达 6米多,残高约 1.5米,墓碑为仿牌楼式三重檐歇山顶七龛形制,宝刹正立面为葫芦状,下雕刻图案一组,宝刹下正中部阴刻一篆体“寿”字,一重檐正中部上阳刻唐僧四师徒西天取经图案,两侧分饰李清、哪咤和孙悟空被压太行山图案。下为主人出行图,两侧雕刻“永垂、常服”四字,最外侧为“先灵孔固、后裔发祥”楹联。碑身顶部左侧浮雕人物画两组,一组为抚琴、擂鼓兵戒相见的战争画面,另一组为出游田庄图,右侧浮雕人物画两组,一组为“福、禄、寿”三星图,另一组为树下对奕图,仆人侍立一侧。所有雕刻人物表情清晰逼真,刀法流畅,颇有大家风范,所展示的画面如有生息,呼之欲出。碑身为三龛状,中间一块较大,阴刻为墓主人身份,字体硕大深远,连弧状抱鼓式内墙,楹联“籍此千秋巩固、因之万古□□”,左、右两碑碑文祥述墓主人生平,两侧碑外以独立青石条作为侧墙,楹联“地吉非关□□,城住本自福缘”墓碑通高 3.84米,碑身通宽 2.64米,碑身高 1.50米。年代为1867年。

  4、 邹克宜邹戴氏墓

  该墓葬位于宜都市王家畈乡。墓冢直径 4.4米,高 1.85米,墓碑为仿牌楼二重檐方条石柱墙结构,石质为青石,宝刹中为葫芦状,两侧扰以瑞兽,后檐下正中浮雕画面已残,旁饰忍冬革纹,两侧边楹联“明山毓秀,大地钟灵”,前檐下正中颜体“吉时□眼”四字,碑身正中部阴刻楷体“邹公(母)克宜(戴氏)之墓”,右侧为孝子贤孙名字,左侧立碑时间“中华民国十九年八月吉日”,墙正立面分饰楷体楹联“卧龙岗三元及第,坐虎穴五桂联芳”,右墙内侧为男墓主人生平,生于同治三年甲子岁,亡于民国四年已卯十二月十四,左墙内侧为女墓主人生平,生于咸丰十一年辛酉 八月廿五日酉时,亡於民国十一年叁月十五日子时。碑通高 2.84米,宝刹高 0.5米,长 0.83米,后檐长 0.93米,高 0.23米,宽 0.5米,前檐长 1.3米,高 0.28米,宽 0.76米,碑身高 1.26米,宽 0.65米,墙厚 0.135米,宽 0.46米,碑座由长方形条石砌筑而成。

  5、 三溪口北墓群

  该墓群位于宜都市王家畈乡。密布墓冢3座,碑3通。墓冢1直径约 2.8米,残高 0.8米,墓碑由整石挖凿成圭首猪槽状,碑首阴刻楷体“佳诚”二字,碑正中部阴刻楷体“伯父刘传虎墓”,右侧为下葬年代“光绪八年三月”,碑下部两侧为孝子贤孙名录,八字墙阴刻楷体“山青水秀,子孝孙贤”楹联。碑高 0.91米,宽 0.5米,厚 0.11米,条石砌筑冢壁,不甚规则。冢2直径约 3米,高 1米,墓碑形制同1,碑首阴刻“长发”二字,碑身中部阴刻“故父刘传金墓”六字,下葬时代“大清光绪八年冬月十四”。两侧楹联风化。碑高 0.95米,宽 0.54米,厚 0.13米,杂乱石块砌为冢壁,冢3直径约 4米,高 1.5米,碑已残,为仿门楼式单檐四面水条石板侧墙结构,碑身正中部阴刻“李公发元之墓”六字。下葬时代为中华民国十七岁,两侧为墓主人生平,下为孝子贤孙名录,条石档墙六楹联,凿痕较深。残通高 1.34米,檐长 0.9米,碑高 1.07米,宽 0.57米,墙宽 0.1米,厚 0.36米,正方形石板砌为拜台。

  6、 邹母杨夫人墓

  该墓葬位于宜都市王家畈乡。墓冢直径 5米,高 1.75米,墓碑为仿牌楼式二重檐七龛形制,顶龛上檐及宝刹部位已残,正中部阴刻浮雕人物画,两侧八字墙(抱柱)饰浮雕龙形纹一组(对称),顶龛下正中为对称浮雕状麒麟一对,中龛正中阴刻隶书体“寿藏”二字,周饰回纹,两侧墙饰莲座花瓶一对,上插花卉各一束,中龛两侧为前檐,为四面水歇山顶结构,龙脊,左边残毁,檐下正中饰云纹,右龛正中部饰神仙、童子浮雕画,周饰卷云纹,两侧墙阴刻篆体楹联“天开寿域,地作佳城”,左侧龛正中雕刻浮雕状神仙及笄少女图案,两侧墙阴刻篆体楹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碑正身顶饰“双龙戏火球”纹饰,火球下饰涡纹,正底下饰环形太极,八卦图案。碑身正中阴刻楷体“ 邹母杨夫人墓”六字,右侧为“中华民国十四年乙丑岁仲秋月”,左侧为孝子贤孙名录。侧墙顶饰回纹,阴刻隶体楹联“寿域元开千秋永固,漆煊地现万代长兴”,右侧龛碑身阴刻墓主人生平事迹。顶端浮雕状人物图。左侧龛顶饰浮雕人物图,龛内碑身及内外侧阴刻墓主人生平隶体楹联。中龛两侧饰浅浮雕松鹤图,孔雀图各一幅。残通高 2.66米,宽 2.8米,主碑高 1.2米,宽 0.66米,墙宽 0.15米,总后度 0.45米。

  7、 永兴桥

  该桥位于宜都市王家畈乡。结构为单拱石桥,侧面桥东砌为平地,西侧阶状踏步12步,拱分内外二层,内拱共34块石块砌成穹窿顶,桥基东为基岩,西为石块垒砌而成,桥面长 12米,宽 4.1米,拱水面高度 5.8米,拱跨 7.5米。附属建筑桥功德碑1通,位于桥南 30米处河边坎上,圭首形碑,首端阴刻隶书“永興犞”三个字,碑右侧为立碑时间“乾隆六年......”,下风化不可见,左侧下端建桥功德碑名录,碑身两侧边饰波浪纹,碑通高 1.32米,宽 0.66米,厚 0.19米,碑体做工较为粗糙。

  8、 杨守敬母亲墓志铭

  杨守敬母亲墓志铭发现于宜都市陆城。墓志铭为青石质,正方形,边长 0.55米,厚 0.10米。光绪22年(1896)8月由黄冈刘溱撰文, 黎夫人孙婿东莞人黄志孚书,黄冈李子祺镌。据墓志铭记载,宜都杨守敬之母亲黎太恭人于光绪21年(1895)卒于黄冈学舍,享年78岁,越逾年扶柩旋里宅兆于祖茔之侧。正文主要内容为杨母生平介绍,铭文为楷书阴刻,共477字。

  9、 杨守敬母亲墓碑

  杨守敬母亲墓碑于2004年3月在宜都市陆城街道办事处发现。碑刻出土点北面为一条乡村公路,东、西侧各有一条由北向南的冲沟,两条冲沟在东南部交汇,由此在中间形成一个南北长 280米,东西宽 150米的岗地,当地人称作杨家坟坝。碑为青石质,长方形,碑身高 1.67米,宽 0.795米,厚 0.165米;碑身上部中间有一高 0.04米,宽 0.055米,厚 0.01米的凸出的榫;碑身下部中间有一高 0.02米,宽 0.03米,厚 0.0165米的凸出的榫。由此可知,当时应还有碑帽、碑座。碑文阴刻楷书,共81字。年代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

  10、龚太宜人墓志铭

  2009年5月,我们在进行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得知宜都市枝城镇有1通墓志铭,随即我们前往调查了解。据施克兰反映此墓志铭于1984年发现,发现点位于施克兰老屋和现在居住的房子之间,北面紧临一条乡间公路,南面为山。此墓志铭分志和盖两部分,合上后一边长 0.49米,一边长 0.46米,厚 0.21米。盖中间阴刻楷书从上至下竖书“皇清敕封安人晋封宜人显妣萧母龚太宜人之墓志”;志阴刻楷书13行194字(第5行第3字和第4字之间为空格)。内容为龚太宜人生平事宜,从记载可知,龚太宜人生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卒于光绪二年(1876)。

  11、潘家湾烈士陵园

  潘家湾烈士陵园位于湖北省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自治乡,南临陆(宜都陆城)渔(五峰渔关)公路。陵园平面呈圆首碑形,东西长 40米,南北宽 30米,占地面积 1000平方米。

  陵园始建于一九五七年,一九八一年由原宜都县民政局拨款、原潘湾区公所重建。至二00五年之间,经大大小小数次修葺,现已成为潘家湾土家族乡人民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光荣传统的德育教育基地。

  陵园中安放的系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四野三十八军一一二师三三四团在与国民党第七十九军的一次战斗中光荣牺牲的何连长、王班副、田勇士、伍勇士四位革命先烈。

  12、全福河宜五公路通车纪念塔

  纪念塔位于宜都市王家畈乡全福河村。整个纪念塔由塔尖、塔身、塔座三部分组成,塔尖呈葫芦状,塔身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正立面正中阴刻五角星、麦穗图案,布局于一圆圈内,下书纪念塔三字。背面书写红旗二字,塔身下部正立面阴刻楷体楹联:“毛主席功勋永留全世界,共产党恩情人民传万古”。正中部为一首七律格式十一排的诗句,歌颂共产党为人民修建宜五路功勋。下端为立碑日期一九五九年,两侧立面均为歌功颂德的诗句,背立面为参加宜五公路修建的人员名录。塔基由整石垫砌而成,被埋入路面以下。塔基 0.84米× 0.84米,下部塔身 0.665米× 0.665米,正部塔身 0.42米× 0.42米,通高 3.33米。

  13、通天观炮楼

  该炮楼位于宜都市王家畈乡。呈四边形,上细下粗,由原道观拆下来的石块以及附近收集的墓碑残块用错缝平砌的方法砌成,通高 5.75米,宽 3.6米,墙体宽0.4 -0.45米。炮楼东立面设单开门一扇,门己毁仅剩门框,宽 1米,高 2米,门楣厚约 0.1米、门槛厚约 0.4米。炮楼内用木头搭建成三层,现木头均已被毁,仅存四壁柱眼,内四壁可见战争的枪眼数个,孔位均为 0.2米左右。炮楼上不覆顶,顶部用收集的墓碑搭建,四角建成圭形四柱。年代为1971年。

  14、陈建华土纸作坊

  作坊位于宜都市王家畈乡。现已基本废弃不用,其动力装置由先前的水车动力改变为现存的电机传动。整个传动过程为水车(电机)—车头轴(直径 0.46米,叶长长 0.17米)—碾盘(直径 4.3米,高 0.56米)—石碾(直径 1.88米)—石碾底(直径 1.72米)碾压已浸泡好的原料竹子。碾盘由吊梁(长 5.6米)、天平(长 3.97米)、吊柱(长 1.2米)、碾框(长 3.4米)、碾桩(高 1.7米)等部分组成。土纸制作的整个工艺流程为:先将竹子锤打至破损后,进入麻垱,用生石灰水浸泡八个月,然后在石碾底碾后进入槽缸淘洗干净(槽缸长 2.5米,宽 1.4米,高 0.9米)后用竹帘捞起成一张一张的薄片叠压至 1米高度毛柸,再然后用地牯牛压干,阴晒至70%干燥后一张一张分开,最后进入阴低楼晾干至成纸。年代为现代。

  15、贺学文烈士墓

  圆形墓冢,9层条石砌冢壁,递减至尾端呈两排,正后部以水泥浆砌单圆形,冢北、西面以水泥浆砌石块以为围栏,冢径 6米,高 2.1米,围栏径 7.9米。冢壁正前下端立一正方形香炉,小条石档门,内铺细沙以插香之用。冢正前 1米处立碑两通,仿门楼式单檐结构,正脊鸱吻,中火炬状宝刹,正视面饰浮雕画龙凤图案,檐部四面水,四角飞檐,整石雕刻筒瓦状,碑一为贺学文烈士墓,两侧阴刻孝子贤孙名录,两侧墙内饰浅浮雕盘龙纹,外侧饰花卉纹,碑前档板饰菱形内卷云纹。一通为向母晏孺人墓,顶饰浮雕状人物图案,侧墙内卫浮雕龙纹,外饰花卉纹,碑前为青条石砌为拜台,拜台前踏步一级,拜台长 7.86米,宽 2.6米,踏步前栽种棕树三棵,外栏以青石质材砌为围栏,围栏内小块青石板错缝平铺为地板,东南端为九级踏步以为上。两通墓碑背面均为墓生人生平或迁建的缘由。年代为现代。

  附:照片

  1-1募旗山寺遗址全景

  1-2募旗山寺遗址南壁局部

  1-3募旗山寺遗址西壁局部

  2-2吕新章、吕杜氏合葬墓中间墓碑

  3-1刘成芝刘裴氏墓

  3-2刘成芝刘裴氏墓

  2-1吕新章、吕杜氏合葬墓墓碑全景

  4-1邹克宜 邹戴氏墓

  5-2三溪口北墓群

  5-1三溪口北墓群

© 2009 YDBW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宜都市博物馆 
联系地址:宜都市陆城园林大道29号 邮政编码:443300 联系电话:0717-4823040(博物馆) 4823368(故居)
鄂ICP备16007136号-1 Email:
ydbwg@163.com